近日,全市百余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作為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兩會”,積極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為嘉興民企“二次創業”共商大事,共謀發展。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中國民營經濟時代至今已有30多個年頭,也是嘉興經濟快速發展的30年,無數的民營企業家依靠努力和智慧實現著自己的財富夢想。截止2012年底,嘉興市民營經濟總量達1804.92億元,民營經濟占嘉興全市經濟總量的62.6%。可以說,民營經濟真正立住了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富民強市中的主力軍地位、產業集群中的主導地位、商業文明中的主旨地位。然而,隨著后危機時代的到來,嘉興的民營經濟開始遭遇土地、資源、用工、融資以及產品出口下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面對不斷變化的發展形勢,全市上下政企同心、居安思危,積極打造民營經濟升級版。
去年6月,嘉興市委、市政府召開了撤地建市30周年暨民營企業“二次創業”大會,會議號召全市民營企業和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以“實業為本、創新為魂、環境為先、富民為基”為新坐標,開辟結構優化、技術提升、產業升級的新路徑,造夢下一個三十年,踐行“中國夢”,彰顯“禾商夢”。
今年嘉興市“兩會”期間,市工商聯撰寫了“加快推進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打造嘉興民營經濟升級版”的大會發言;“關于進一步扶持嘉興電子商務業發展的建議”、“關于推進政府部分職能向行業協會商會轉移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推進我市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建議”、“關于加快我市印刷行業轉型升級,創建綠色印刷企業的建議”、“關于引導、整合社會資源,構建我市中小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服務平臺的建議”等集體提案5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圍繞優化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家園,轉變增長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后勁。特別是如何激發民營企業“二次創業”激情、當下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二次創業”怎么“創”等,每位企業家都能結合自己企業實際和個人想法暢所欲言,談改革、敘發展,真知灼見,建言獻策;同時,對政府職能部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市人大代表嘉興市四通車輪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榮說:作為一個企業家,“二次創業”讓我感覺壓力很大,首先需要一批有才的人,還要有資金投入,而且投入并不是立竿見影的,尤其是一些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可能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有一個周期性,所以政府在支持這類項目時,能夠進行持續跟蹤。
市政協委員、嘉興恒威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劍平認為:企業“二次創業”,企業家要有一種堅持實體,堅守主業意識,持續發展,一直朝一個目標努力,不能聽人家說做這個好,就去做這個,隨意改變發展方向。同時,要不斷從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跨越,走內涵式發展、從量的發展到質的提高,從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推大餅式向集約式飛躍。
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顧小萍談到:嘉興民營企業小低散、競爭力差、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是現階段嘉興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比較集中的問題。提升發展民營經濟,政府可以從創新管理體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營造公平市場環境、改善融資環境、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從企業的角度講,最關鍵的是要加強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其中是要做好人才培育、知識產權保護、創新體系建設等工作,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積極“走出去”實施跨國并購,提升國際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