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民營企業“新生代”企業家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
一、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涌現出一大批敢為人先、堅韌不拔、誠信為本、義行天下的優秀企業家,引領了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目前,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經過了30多年的艱苦奮斗、拼搏創業,大多年歲已高,代際傳承問題逐漸擺上日程。未來五到十年,我市許多民營企業將迎來新老交替、企業交接的高峰。值得欣慰的是,由我市非公有制企業第二代接班人、新創業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以及大學生創業者、留學歸國創業者組成的一批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的新生代群體,已成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一支隊伍。
二、主要問題
一是缺乏政治理想信念。老一代民營企業家大都對黨和政府有著比較深的感情,他們深切地感受到:沒有黨的富民政策,就沒有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也就沒有他們今天事業的成功。而新生代企業家由于與父輩不同的成長背景,對黨的感情較淡薄,主動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愿不強烈,黨員人數比例較低,在非公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實行紅色傳承的信念不堅定。新生代企業家思想道德品質還存在差異,個別新生代企業家還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未能樹立當代新生代企業家的良好社會形象。
二是缺乏風險規避經驗。由于不少新生代企業家都是初次創業或處于企業傳承、交接的過渡階段,個人管理公司的實踐經驗不夠豐富,在現實的企業經營管理當中不能有效地規避市場經濟所帶來的風險。新生代企業家最擔心出現的問題是企業的決策失誤和戰略規劃,善于學習模仿,在生產技術、開發新品上常采用拿來主義、跟進戰略,雖然省時省力短時間內容易成功,但難以形成品牌效應,產品的附加值及市場競爭力較低。
三是缺乏素質提升途徑。新生代企業家們走過的人生軌跡多數是“從家庭、到學校、到企業”三點連成的直線,在企業工作后多為家族式管理模式。多數新生代企業家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仍以父輩所經營的人際關系網為依靠,通過自身努力開拓市場的能力不足。另外,受傳統體制的影響,我市新生代企業家做事講求穩妥,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邁不出大的步伐。而目前新生代企業家們想要提升這些能力的途徑較為單一,缺乏有針對性、系統化、實效性的提升途徑。
三、意見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新生代企業家培養工作機制。民營企業的傳承交接不僅是家族企業財產的代際轉移,而是直接影響到民營企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不單純是家族企業的自身問題,而是關系企業財富的保值、增值,關系到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新生代企業家的培養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統籌安排。進一步整合資源,建立由市委統一領導,統戰、組織、宣傳等市委部門,發改、經信、人力社保等政府部門,工商聯、共青團等群團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推進新生代企業家的培養工作,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形成開展工作的合力。
2、加強組建力度,發揮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作用。要充分發揮各級統戰、工商聯、共青團等單位的職能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分區域加大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的組建力度。以優質的服務吸引和凝聚新生代企業家加入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通過這個平臺,加強區域內的新生代企業家之間的聯系,開展國內外高端交流活動,促使新生代企業家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謀發展。
3、強化教育引導,提升新生代企業家綜合素質。要把新生代企業家的教育培訓納入到人才工作的整體規劃,研究建立具有針對性、計劃性的培訓機制,設立專項資金,依托黨校、行政學院、高校等機構和培訓中心,由相關部門和組織來負責具體實施培訓計劃。要拓展教育手段,豐富教育內容,加強政治教育,增強政治把握能力,加快知識更新,增強經營、管理和決策能力,重視法制教育,增強誠信守法意識和規避風險能力。同時,組建由優秀企業家、相關部門負責人及金融、法律等專業人士參加的創業導師團,與新生代企業家結對創業,通過以老帶新、以強帶弱,著力解決新生代企業家實踐經驗不豐富、閱歷不足、思路視野不夠開闊長遠等方面的問題,全面提升新生代企業家群體的綜合素質。
4、優化成長環境,促進新生代企業家健康成長。社會環境的優劣決定著新生代企業家的素質高低和成長速度。要正確認識和對待新生代企業家,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宣傳新生代企業家創業創新中的事跡,贏得社會對他們的認可,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對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具有良好社會信譽的青年企業家,要加大表彰獎勵力度,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樹立新生代企業家良好的社會形象。對于政治素質較好、能誠信合法經營并具有良好社會影響的新生代企業家,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安排及勞動模范評選等方面,應適當增加相應的名額和比例,以發揮他們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作用。在工商聯、工青婦等群團的人事安排中,也應對新生代企業家給予重點關注。積極培育和發展符合入黨條件的優秀新生代企業家加入黨組織,更好地促進其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