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嘉興市工商聯“四好”商會認定辦法》等有關文件,經申報、推薦和審定,認定嘉興市南湖區新豐商會等9家商會為2023年度嘉興市“四好”商會。同時整理了9家“四好”商會的優勢實踐案例,涵蓋黨建引領、商會改革發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共同富裕等內容,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現將案例總結發布,供廣大商協會學習借鑒。
新豐商會成立于2011年,現有會員企業118家。為深入貫徹浙江“數字經濟”的重要精神,“數字化”釋放“生產力”,“老行業”迸發“新活力”。商會以特鋼為主導產業,緊緊圍繞數字經濟“一號工程”,聚焦工業互聯網建設,鼓勵傳統產業緊跟數字化轉型步伐,主動求變,加快產業迭代升級和智能化技改項目建設,加快企業邁進“專精特新”行列。
一、企業培育取得成績
專精特新是新豐產業迭代升級和智能化一大亮點,走在南湖區前列。新豐商會高度重視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代表的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作,通過入企調研、深度分析、全面動員,精準傳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優惠政策、認定標準等信息,全力推動工業經濟提速提檔提質。截至目前,全鎮規上企業85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6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28家,以及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4家、省級研發中心10家、市級研發中心38家等,位南湖區排名前列。
二、企業創新培育路徑
(一)建立企業培育庫。新豐商會每年定期摸排企業情況,按照企業自薦、動態管理、精準服務、擇優培育的原則,深入挖掘市場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中小企業建立企業培育庫。切實掌握培育企業發展經營情況,指導跟蹤服務,幫助企業推動產學研合作,解決技術難題,提升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進一步強化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和支持,推動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
(二)強化工作協同推進。根據上面工作安排,新豐商會組織相關中介專家上門“一對一”輔導,為企業詳細解讀“專精特新”和“小巨人”申報工作的相關政策,對照申報條件,對企業情況及數據指標進行詳細分析指導,幫助企業進一步增強自身實力,引導和助推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每年開展各類培訓5場以上,惠及企業50多家。
(三)精準助力企業壯大。商會啟動“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三年行動,成立“專精特新”企業服務e站、助企服務等活動載體,動態收集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領導在線值班、部門協商例會、專班跟進服務等6大運行機制,逐項分類予以解決,實現扶企助企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為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專業化支撐。目前已有10大類、43家服務機構入駐,服務領域涵蓋智改數轉服務、科技服務、綠色轉型服務、外貿服務、上市服務、稅務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法律服務、咨詢服務。同時定制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能夠有效幫助企業明晰數字化轉型路徑,形成良好的數字化轉型生態。
(四)落實惠企優惠政策。商會大力宣傳《嘉興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政策文件,加快實施企業培育、服務提升、主體壯大、集聚發展、產業鏈協同“五大行動”,落實9條支持專精特新的政策,對企業“兩化”(數字化、綠色化)改造、人才、用地等要素給予大力支持。堅持“一企一策”的精準服務,充分利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長三角(嘉興)專精特新企業服務基地,推動在新豐商會建立基地工作站,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三、企業創新發展案例
(一)浙江德威不銹鋼管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豐商會會長企業,突破及開發了填補國內、國際空白的多項工藝及產品,實現新能源領域、石油化工裝置領域配套產品的技術工藝創新,以扎實的品牌影響力與優異的市場占有率,成功入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榜單。
(二)嘉興世龍運輸設備部件有限公司。新豐副會長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致力于專業研發、生產各種物流裝備配件,深耕集裝箱鎖桿產品18年的創新與發展,已具備年產集裝箱鎖桿130萬件、鉸鏈65萬套的規模。
(三)浙江博宇機電有限公司。新豐商會副會長企業,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注板鏈斗式提升機研發生產17年,是國內板鏈提升機行業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國內市場占有率49%,全國第一。
(四)浙江新恒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豐商會副會長企業,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致力于低碳、環保發泡技術與材料的研究和應用開發,在全球率先實現了超臨界CO2/N2模壓發泡技術的商業化。
(五)浙江豐川電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豐商會副會長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浙江省唯一一家電子陽極鋁箔生產企業,產品覆蓋日資、韓資等一線電容器品牌的所有客戶,走出了一條豐川特色發展之路。
新豐商會將進一步加大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力度,引導和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指導企業對標培育標準,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逐條分析研究,找準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制訂培育計劃和幫扶措施,深耕細分領域,培育扶持商會更多會員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