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嘉興指數”,贏回生絲定價權,主導全球奢侈真絲品制造,倡導繭絲綢大宗商品新零售……

千百年來,絲綢與瓷器、茶葉一起代表東方大國遠銷世界。盛夏,人們在享受絲綢清涼的時候,一場繭絲綢行業的變局正在悄然演進。而其中,嘉興作為一支重要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東西之變中錨定“嘉興坐標”
7月6日,1600多公里外的廣西,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宜州蠶繭超市正式啟動。這是繼湖州生絲超市成功運行兩年后,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布局繭絲綢產業鏈的又一關鍵落子。其核心是探索以大宗商品新零售模式,對繭絲綢供應鏈進行深度服務和改造。而蠶繭超市也將讓云南、四川、廣西三省20多萬戶蠶農受益。
放眼國內,繭絲綢行業有著明確的東西分工。東部地區如山東、江蘇、浙江等都曾是蠶繭生絲傳統產區。國家通過引導“東桑西移”,把蠶繭主產區從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轉移。2003年,四川、云南、廣西等中西部地區的蠶繭產量超過東部地區,成為我國蠶繭主產區。如今,廣西的蠶繭產量已經占全國產量的一半以上。

中國繭絲綢市場總經理劉卓明說,“東桑西移”讓東部的深加工基地和中西部的原料基地分離,帶來了上游和下游的產銷對接問題。作為行業平臺,中國繭絲綢市場想解決這個問題。這是生絲超市及之后的蠶繭超市設立的初衷之一。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以行業平臺介入,推行現款結算,錢貨兩清讓困擾蠶農多年的“打白條”問題得以解決,困擾生絲廠、絲綢廠、蠶農之間的“三角債”也終于化解。
“東桑西移”以后,浙江做什么?2015年,省政府明確提出,要傳承好絲綢產業,并規劃了路徑:“推進絲綢原料基地建設、絲綢創新發展、名企名品培育、絲綢人才培養以及產業與文化的融合發展”的指導方向。
在絲綢行業從業近30年,嘉興絲綢劉卓明的思路很明確:發揮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多年沉淀的“國字號”品牌優勢和行業影響力,從平臺、品牌、技術和信息服務多角度切入。其中,最快最準的切口就是金融。“我們以供應鏈金融為核心,把上下游通過資金吸引和連接起來,通過資金流帶動物流,物流產生貿易機會,慢慢滲透到上下游去,把平臺、品牌、技術和標準全部融入進去。”劉卓明告訴記者,三年來,市場已經累計幫助200多家繭絲綢企業獲得融資超50億元,幫助企業及時收購鮮繭超過100萬擔。這也讓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繭絲綢行業交易信息平臺。
另一場東西之變超越國界
核心點關乎國際生絲定價權
20世紀90年代,盡管中國生絲產量已達全球產量的八成,國際生絲定價權卻長期掌握在日本手中。日本橫濱生絲交易所和前橋干繭交易所生絲主導了世界生絲行情。
劉卓明說,這種格局一直持續到2010年。這一年,除愛馬仕外,歐洲頂級奢侈品的綢緞織造全部放在中國,集中在了杭嘉湖地區。而日本橫濱生絲交易所于2006年已經并入東京谷物交易所,生絲交易也在2010年停止。這一年,中國重新奪回國際生絲貿易定價權。
這個大變局讓劉卓明和同行們覺得振奮的同時,也深深慶幸于早年間的謀劃。從2000年開始,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開始編制發布“嘉興指數”。在中國奪回國際生絲定價權后,“嘉興指數”的影響力更為凸顯,而今,已經成了國外客商與國內廠商談價格的參照標準。劉卓明很自豪地說:“可以說,我們早準備了10年。”

在行業之變中展現“嘉興智慧”
“互聯網+產業”的時代浪潮撥動著繭絲綢行業。一場行業變局正在演進。
以供應鏈創新運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4月,省商務廳等7部門公布首批省級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名單。我市的浙江金蠶網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蠶網”)等7家企業列入首批試點企業。而“金蠶網”正是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的主辦方,金蠶網的控股股東則是我市上市企業嘉欣絲綢。
時光回溯到1993年,繭絲綢行業之變的轉折點之一,也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這一年,由當時的紡織工業部和外經貿部批準,中國絲綢工業總公司、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浙江、江蘇、四川三大省級絲綢總公司,以及嘉欣絲綢的前身——嘉興絲綢總公司,聯合在嘉興創辦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可以說,這是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行業交易平臺。而“雙軌制”運行又為其建立了無可比擬的行業基礎和影響力。
長期以來,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主要從事大宗商品的中遠期交易,沉淀了大量寶貴的數字資產。當市場經濟轉軌完成,特別是進入互聯網時代,單一業務結構會讓這條路越走越窄。
2014年,嘉欣絲綢完成了對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的控股,要重新擦亮這塊“金字招牌”,實現轉型升級,從行業交易平臺向供應鏈服務平臺轉型。擦亮“金字招牌”的,正是互聯網金融。
1999年開始涉足供應鏈金融,從2014年開始,金蠶網供應鏈金融規模快速攀升;2017年大漲3成;2018年受行業原料價格上漲、大宗商品貿易攀升,供應鏈金融一路高歌猛進。
劉卓明說:“供應鏈以金融為核心,把上下游通過資金吸引和連接起來,通過資金流帶動物流,物流產生貿易機會,這樣慢慢滲透到上下游去,構建覆蓋繭絲綢行業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閉環。”
全國蠶繭產量一半來自廣西。金蠶網募集3億元,在廣西宜州建立了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宜州蠶繭超市,以大宗商品新零售模式改革蠶繭銷售傳統。四川、云南、貴州乃至山東的蠶繭運到了這里,通過駐場的國家檢驗機構評定等級,也在這里等待來自全國的買家。廣西本地就有兩大買家,它們是全球產能最大繅絲企業和全球產量最大繅絲企業,作為“金蠶網”會員,也是生絲超市的實力擁躉。
在絲綢加工重鎮湖州,金蠶網建立了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湖州生絲超市。繅絲企業將生絲運到這里,由中國纖維檢驗局設點完成質檢,金蠶網促成交易。
生絲超市和蠶繭超市的優勢在于,改變了以往企業和企業的點對點的貿易模式,變為點對面的服務,讓整個貿易更簡單、更透明。此外,兩大超市還發揮了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作為市場舉辦方的公信力優勢,在產品質量檢驗和追溯、成交價指導方面有著市場優勢。
此外,服務411家行業企業過程中,金蠶網不僅加速了成交,也滲透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幫助客戶將庫存變現,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也正是在促成交易過程中,金蠶網積累了會員企業的原料質量偏好和產品質量指標等一系列“數字畫像”要素,并為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支撐。
供應鏈金融的特殊性,使其區別于一般的民間融資。其優勢一方面體現在,它能夠像民間融資一樣門檻低、手續簡單、放款快捷。以生絲超市為例,如果企業想把庫存變現,在入庫出單完成后,10分鐘內即可審批到位實時放款。另一個優勢體現在,它的綜合利率嚴格受控。供應鏈金融的利率相比銀行借貸利率要高,但又遠遠低于民間借貸利率。用劉卓明的話說:“我們的綜合利率控制在行業盈利率之下,否則就是竭澤而漁。”
供應鏈金融還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優勢,就是資金主體具有極強的風險控制能力和手段。盡管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美國次貸危機等多次風險考驗,金蠶網沒有出現過一筆壞賬。
目前,金蠶網構建了在線交易、在線金融、倉儲物流、協同貿易、信息門戶等五大業務板塊。從蠶繭、生絲到綢緞,26年扎根繭絲綢行業,金蠶網以供應鏈金融為抓手,進行全行業滲透,探索大宗商品新零售對行業進行流程再造,在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中展現了“嘉興智慧”。(宣傳處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