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多年前,年輕的陳雪華做著豆芽攤販的小本生意。
三十多年后,他成為全球鈷行業領先企業——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掌門人。
三十多年歷程,他在創造“鈷業帝國”的驕人業績下,仍保留著勤奮、果敢、務實的民營企業家本色,始終堅持對鈷事業的執著與熱愛,奮發進取。他的故事是眾多中國企業家在海外艱苦奮斗、成功創業的縮影。
時代弄潮 小攤販心懷大志向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陳雪華出生在風景秀麗、人杰地靈的浙江桐鄉。“富農”成分的他年少時飽受白眼,但艱苦的生活并沒有壓垮陳雪華的意志,反而造就了他堅韌的品格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大志向。
二十歲出頭時,陳雪華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自己育豆芽,第二天一早拿去集市上賣。那時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只有幾塊錢,賣一早豆芽卻能賺到二十多塊,嘗到第一口經商甜頭的陳雪華更是起早貪黑、風雨無阻,賣豆芽的生意一干就是十多年。
1993年,陳雪華迎來了人生第一次“爆發的機會”——村辦工廠停產了。不甘心做一輩子小攤販的陳雪華萌生了把廠子盤下來自己經營的念頭。沒有啟動資金是遇到的首要問題,幾十萬元對于那個時候的他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頂著巨大壓力,他四處奔走,召集親友籌資辦廠,幾番努力下,工廠終于在幾間平房、幾口鐵鍋的簡陋設施中順利投產。陳雪華從豆芽小販華麗轉身為工廠經營者。在最初的十年里,工廠只是通過提煉一種廢棄的藥用催化劑生產氧化鎳產品,成本低廉、工藝簡單,陳雪華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正所謂成大事者,往往不安于現狀,在鎳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陳雪華靠著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鈷產品的市場大有可為。2002年,陳雪華合資成立華友鈷鎳新材料有限公司,這就是華友鈷業的前身,也是陳雪華鈷事業開始的地方。
投資非洲 小金屬煥發大能量
鈷是一種小金屬,地球含量稀缺,卻是電池材料、航天工業、武器裝備等的重要原料之一。但是中國鈷的儲量僅有全球儲量的約1%,絕大部分含鈷的礦沒有開采價值,因此中國鈷消費量的90%依賴進口。相比之下,非洲剛果(金)的鈷儲量占到全球的47%,資源極為豐富。“哪里有礦,我們就去哪里”,為了華友鈷業的百年發展大計,敢為人先的陳雪華帶著全部身家踏上了非洲,開啟了傳奇的非洲“淘鈷史”。
有夢就有了不服輸的勇氣和信念,就有了超常的澎湃和激情,就有了戰勝一切的能量,陳雪華說,這就是夢想帶來的力量。一個缺乏礦業開發經驗的中國企業想要進入非洲談何容易,“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陳雪華首先從外圍入手,以“三步曲”逐步接近目標。第一步成立專業的進出口公司,向剛果(金)輸出人和物;第二步在香港成立貿易公司,方便資金的進出;第三步在南非成立物流公司負責礦資源的運輸,逐步建立起非洲的貿易平臺。在最初的幾年里,陳雪華每年有近10個月的時間駐守在條件艱苦的非洲,深入調研,廣泛走訪,凡事親力親為。靠著浙商特有的那股闖勁兒,克服了種種困難,2006年,華友鈷業在剛果(金)的第一個銅鈷冶煉廠終于動工。
為了獲得穩定且低成本的鈷礦原料,2008年,陳雪華以2.64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剛果(金)MIKAS公司等礦山公司的控股權,獲得了對剛果(金)礦山資源開采的話語權。當時在剛果(金)投資的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不少于30家,但很多沒能堅持下來,尤其是金融危機時期,大部分的礦業公司都撤出或者關閉礦山,華友鈷業最終堅持了下來,且加大了礦業合作力度,應驗了“彎道超車”的基本法則,使企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華友信奉“在哪里投資,就要為哪里的經濟發展作貢獻”的投資哲學。在陳雪華的號召下,華友鈷業在剛果(金)的全資子公司積極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捐資助學、社區共建、改善當地醫療衛生條件、在當地建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等等,幾年下來,累計在公共事業上捐贈達千萬元。
通過多年努力,華友鈷業在當地樹立了有責任心、有溫度的中國企業形象,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真心接納和社會各界支持。如今,華友鈷業雇傭的海外員工數量已超過千人,當地人都以能成為華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華友鈷業在國際舞臺上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實施“兩新三化” 小產業迎來大機遇
十多年來,陳雪華和他的團隊心無旁騖在鈷的世界里鉆研,執著地堅守、艱辛耕耘,即使在房地產業利潤爆棚時,仍保持戰略定力,專注專業,發展事業。經過多年的打拼,最近幾年華友鈷業約50%的鈷原料直接來自剛果(金)自產或采購,在競爭中具有了強大的資源優勢。
創業沒有句號,奮斗永無止境。有了非洲豐富鈷礦產資源做后盾,有了逐漸成熟的礦資源產業鏈的支撐,2012年陳雪華為鈷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新的戰略決策,選址衢州,建立鈷新材料制造基地,提升華友鈷業高端產品的制造能力。占地700多畝地的衢州鈷新材料制造基地2014年建成投產,當年就實現產值7.1億元,2015年創下了產值20億元的新記錄,從而鞏固了國內行業的領先地位。
2015年初,陳雪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敲響了華友鈷業A股上市的鐘聲。本該信心滿滿的在資本市場大展拳腳,不料公司出現了虧損,這讓陳雪華有些郁悶。“這是我辦企業以來第一次出現虧損。”在艱難窘迫的情況下更能考驗一個企業家的魄力和胸懷,陳雪華不驚不亂、沉著應對,展現了一個領軍人物的大將風度。“堅持”變成了陳雪華最常掛在嘴邊的兩個字。“華友鈷業的成長過程也是自己的心路歷程,當下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創新和堅持,既要在創新和變革中不斷摸索,也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鈷產業不動搖。”
機遇的大門總是為有準備的人敞開。國家“十三五”規劃發布了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布局,鈷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原材料,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爆發增長,華友迎來了又一波發展機遇。在以鋰電新能源材料產業發展為核心,圍繞上控資源、下拓市場、中提能力,全面實施“兩新三化”的戰略導向下,陳雪華帶領他的團隊把握機遇、謀篇布局,堅定轉型之路,全面開啟二次創業,在鞏固全球鈷行業領先地位的基礎上,向全球鋰電新能源材料行業大步邁進。
播種和收獲永遠不可能在同一個時節,而驕人的業績是對奮斗者最好的饋贈。事實證明,在“兩新三化”戰略導向的指引下,在全體華友人堅持不懈的奮斗中,2017年,華友鈷業實現營收96.53億元,凈利潤18.96億元,同比增長2637.30%;2018年上半年,華友實現營業收入67.83億元,凈利潤15.08億元,同時還躋身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
根在中華,友遍天下。陳雪華創辦華友鈷業已十六載,旗下擁有10多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行業影響力與日俱增,華友鈷業已成為代表中國民營企業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陳雪華作為華友鈷業的靈魂人物,以長遠的眼光、務實的心態、不懈的毅力,做好了鈷行業全球領先的企業,樹立了一個民營企業家遠大的民族情懷。
陳雪華,創造了“鈷業帝國”,秉承其勤奮、果敢、務實的民營企業家本色。不管未來是雄關漫道,還是天塹通途,他將繼續帶領華友不忘初心、堅守承諾,一如既往地奮進。誠如陳雪華在紀念華友鈷業創立十五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那樣,初心不改、感恩不盡、奮進不止,朝著百年華友的宏偉目標砥礪前行!
(宣傳處 桐鄉市工商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