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開疆擴土的老一代企業家大多都漸漸老去,以“80后”“90后”為主的新生代民營企業接班人已經或正在登上“舞臺”。
子承父業,相信是很多企業的傳承方式。那么,對于一些“企二代”而言,如何實現企業經營權平穩過渡?面對父輩創造的功業,又該如何施展拳腳、有所作為?作為“接班人”和“接棒者”,是否能帶領企業再創輝煌?
對于浙江紅馬鑄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峰而言,他從父親手里接過了這家平湖的明星企業后同樣也深深感到壓力巨大,雖然肩上的擔子很重,但是李偉峰敢于挑戰、富于創新,也使這家企業走上了更穩健的發展之路,李偉峰常常說:“該是我們挑起責任的時候了。”
子承父業嘗盡“酸甜苦辣咸”
浙江紅馬鑄造有限公司是李偉峰的父親一手創建起來的,在李偉峰眼里,父親就是自己的楷模。
18年前,剛剛從嘉興學院畢業的李偉峰進入了當時的紅馬鑄造廠,對他來說,大學畢業后有諸多選擇,但因為從小父親的教育和自己對家鄉的眷戀之情,讓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鄉做實業。
不過,萬事開頭難,剛剛進紅馬的李偉峰感到很迷茫,由于父輩已將企業帶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軌道,而他大學里所學的專業似乎并不對口,李偉峰不禁捫心自問:“我能為企業做什么呢?”然而,嚴厲的父親也并沒有打算給李偉峰舒適的崗位,安排他到企業最基層的辦公室,讓兒子從文員開始做起。

“那段時間,紅馬正好在開展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我的工作就是協助辦理該項認證,實行貫標。”李偉峰說,為了順利完成任務,他白天進班組了解工序,晚上苦讀相關書籍,不懂的地方虛心向別人請教學習,與此同時,為了提升紅馬產品的質量,穩固市場占有率,他還跟著員工送貨,跑遍上海、義烏、蘇州、常州等地的客戶,搜集客戶對企業產品的評價和反饋,建立客戶評價體系。
兩年文員生涯,也讓李偉峰積累了豐富的鑄造業知識和企業管理經驗,但他也發現,如果日后真正要接手紅馬,光靠這些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加專業、系統的學習。于是,李偉峰開始參加浙大的鑄造業經理人培訓班,此后,他還報名參加了清華大學的機械鑄造技術與管理培訓班,李偉峰像所有勤奮學子一樣流連于圖書館、報告廳,在這里他認識了許多中國鑄造業的權威人士,結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同學,開啟了全新的視野。
經過專業的學習培訓,李偉峰發現,精密鑄造是未來鑄造業發展的趨勢,而這直接關系到企業未來的市場競爭力與發展前景,在學成歸來后,在李偉峰的倡議下,紅馬在2003年創辦了平湖辰龍精密鑄造廠,至此紅馬也實現了鑄造從“粗”到“精”的飛躍式發展,彌補了企業產品線的不足。
李偉峰對精鑄廠的發展可謂盡心竭力,他大膽嘗試引入MIS系統,推進了企業信息化管理,公司從采購、生產、庫存、銷售到財務,之后,還先后引進了ERP信息管理、金和C6辦公等一系列先進企業管理系統,并出臺了不少激勵措施,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使精鑄廠快速走上了現代化企業管理道路。
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面對訂單縮水甚至出現“零訂單”的嚴峻局面,李偉峰及時轉變思路,細致地對市場展開調研,順利將企業的鑄造方向轉到金融風暴影響較小的船舶、工礦行業,使企業重新恢復了生機。而能力、決策、眼光、毅力都日漸成熟的李偉峰,得到了父親的高度肯定,從2009年開始,李偉峰開始全面接手紅馬的管理。至此,紅馬鑄造開始了“李偉峰時代”。
創新源于做事精益求精
任何一家生產企業想要長久發展,都離不開技術的革新和升級,李偉峰掌管的紅馬鑄造也不例外,現如今,在他的帶領下,紅馬漸漸地從一個高能耗粗放型企業,轉變為環保型精細化大公司。
紅馬的技改之路起步于1999年,還是李偉峰父親管理的企業,當時,紅馬購買了兩臺1.5噸的生產機器,并且邀請專家前來更改電路系統,日生產量一下子就上漲到了3噸,讓當時還在上大學的李偉峰驚訝不已。
而技術改造的成功讓紅馬連續五年產量翻倍,這也給李偉峰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為他日后的技改之路,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2014年,李偉峰決定投入1000多萬元,開始對紅馬北車間進行全面的改造升級。這次技改不同于上一次單純的進行技術方面的進化,李偉峰還前瞻性地提出了環保型要求,在對生產爐、供電線路、熱處理等各方面,加入了環保、節能要求。

在李偉峰看來,紅馬想要長久立足于鑄造行業,就必須要保持企業活力,據悉,在鑄造行業最困難的幾年里,李偉峰共計投入3000多萬元用于大技改只是其中的一塊,而從2016年底開始,國內鑄造業開始迎來上升之勢,經過技改煥然一新的紅馬在產品結構調整后,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國際市場正在以更加開放的態勢,向紅馬拋來了橄欖枝。李偉峰說,如今的紅馬,產量在減少,但產品的產值卻在不斷增高,從前的低端產品已經不再生產,他們的定位,已經走向了中高端。
直到現在,李偉峰還一直堅信,產品的質量永遠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在對公司產品質量的要求上,他也是近乎苛刻,紅馬每件產品都以出口的標準為要求,從而保證了每樣出售產品的高質量,而紅馬的精鑄廠成立后,開始面向國外生產精密配件,對李偉峰而言也成為一段難忘的經歷。
“當時,我們精鑄廠與德國大眾公司合作,生產汽車的零部件,德國企業的高標準有目共睹,哪怕有一點點小瑕疵都要退回重做。”李偉峰坦言,合作之初精鑄廠總有產品被回退,在痛定思痛后,他決定從自身生產標準上下功夫,以最高的出口標準來要求自身產品的質量,而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也成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宣傳處 平湖市工商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