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乱码久久久久-又长又粗又大又爽-亚洲第一区se-中国xxxx穿丝袜-99国产精品电影-被健身教练猛烈撞击h-国产婷婷精品-av网站国产-国产精品久久在线,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三级《杨贵妃》电影,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操

 
網站首頁 要聞簡報 通知公告 政務公開 經濟服務 宣傳教育 黨建工作 商會協會
信息公開
工商聯簡介
組織機構
工作職能
工商聯信息
要聞簡報
通知公告
禾商網校
企業經營管理
涉企政策法規
理想信念教育
參政議政
經濟服務
宣傳教育
黨建工作
商會協會
涉企政策法規 當前位置:首頁 > 禾商網校 > 涉企政策法規
中共嘉興市委 嘉興市人民政府 關于推動工業和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來源:http://www.3gvb.com    作者:    發布時間:2018-11-28    點擊次數:10423

為積極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出現的新變化,加快推動全市工業和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系列決策部署,按照“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推動工業和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奮力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二、實施“領軍企業”培育計劃

在全市企業中遴選20家左右優秀企業,作為“領軍企業”培育試點,加快實現制度、技術、管理、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的新飛躍。力爭到2021年,培育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15家以上,超500億元的企業2家,超800億元的企業1家,超1000億元企業實現零的突破,打造一批全球知名的“領軍企業”。

在試點期內對試點企業實行重點扶持。

(一)優先要素保障。試點企業現有生產能力所需的土地、能源、環境容量,在企業充分挖潛、努力節約的前提下,優先保障供給。試點企業新上優質項目的,優先保障土地、能源、環境容量等要素。(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環保局、市國土資源局)

(二)加大財政扶持。對試點企業根據年度地方貢獻予以獎勵(同期內工發、科發資金不再享受)。(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財政局)

(三)加強金融支持。對試點企業設立產業基金、并購基金的,政府引導基金給予一定比例配套。(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辦)

(四)鼓勵人才引育。試點企業引育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國家“萬人計劃”等高端技術、管理人才的,給予一定獎勵(每家試點企業給予10名高管名額,每人5萬元的獎勵)。(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財政局)

(五)強化品牌宣傳。優先支持試點企業申報“品字標浙江制造”等品牌,組織開展品牌推廣活動,重點加大對試點企業及產品的宣傳力度。(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質監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委宣傳部)

三、實施“瞪羚企業”培育計劃

在全市遴選100家左右具有高成長裂變發展潛力的企業,著力培育一批“瞪羚企業”。力爭到2021年,列入培育庫的“瞪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增幅達到35%以上,利稅年增幅達到30%以上;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5億元企業50家、超1億元企業80家,新增上市掛牌企業50家,形成一批新興產業的領跑者、轉型升級的示范者和大企業大集團的后備軍。

在培育期內對入選企業實行重點扶持。

(六)強化土地保障。對培育企業實施符合省、市產業導向且用地集約的先進工業項目,優先給予土地保障;土地價格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級對應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確定土地出讓底價;工業用地招拍掛出讓時,可根據市、縣(市、區)政府對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節約集約等要求,統一設置產業類型、投入產出、生產技術、能耗、稅收要求等內容。(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國土資源局)

(七)加大財政支持。對培育企業根據年度地方貢獻予以獎勵(同期內工發、科發資金不再享受);培育企業貸款滿足政策性擔保要求的,擔保費予以全額補助。(市經信委、市財政局)

(八)鼓勵人才引育。培育企業引育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國家“萬人計劃”等高端技術、管理人才的,給予一定獎勵(每家試點企業給予5名高管名額,每人2萬元的獎勵)。(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財政局)

(九)加強金融支持。對培育企業實施金融專項支持,納入市科技金融企業庫,引導銀行機構探索開展投貸聯動,向企業發放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在授信額度、利率上給予優惠支持;政府引導基金重點支持培育企業發展。(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市財政局、市科技局、人行嘉興市中心支行、嘉興銀監分局)

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

(十)大力引進數字經濟重點產業。支持數字經濟重點平臺建設。鼓勵數字經濟重點企業落戶我市,優先予以要素保障。對重特大項目支持政策,實行“一事一議”。

(十一)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項目。圍繞離散型工業智能制造、流程型工業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實施一批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項目,按項目設備實際投資額的10%以及技術、信息化投入的20%給予補助,最高補助額1500萬元。

(十二)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試點。發揮工程服務公司作用,加大對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試點的服務力度,每年評選入庫一批工程服務公司,每年篩選一批試點項目,對服務試點項目成效明顯的工程服務公司,按其服務的試點項目分別給予一定獎勵〔其中數字化(智能化)車間項目獎勵5萬元、數字化(智能化)工廠項目獎勵10萬元〕。

(十三)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對經認定為國家級、省級的工業互聯網行業級平臺,分別給予300萬元、2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經認定為國家級、省級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級平臺,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

(十四)支持網絡零售類和跨境電商類平臺發展。對注冊在我市,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年交易額突破1億元且平臺營收在100萬元以上的電商網絡類零售平臺和年出口總額達到200萬美元以上且平臺營收在100萬元以上的跨境電商平臺,經認定,給予每個平臺20萬元一次性獎勵。

(十五)提升數字經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對在國內具有創新性、引領性的5G試商用等信息基礎設施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給予支持,最高補助額500萬元。

五、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

(十六)設立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嘉興市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突出加大對科技含量較高、成長性較強的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信用保證基金綜合平均擔保費率控制在年化1%以內,合作銀行為信保基金擔保的客戶給予利率優惠,不附加額外收費或增加第三方擔保,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市經信委、市財政局、人行嘉興市中心支行、嘉興銀監分局、南湖區人民政府、秀洲區人民政府、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區)〕

(十七)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積極整合各類社會信用信息資源,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全市統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著力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效率。(責任單位:人行嘉興市中心支行、市智慧辦、嘉興銀監分局、市金融辦和市級相關部門)

(十八)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落實支小再貸款利率由3.25%(一年期)降至2.75%(一年期)政策,金融機構借用再貸款發放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應低于該金融機構上月同檔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禁止向小微企業貸款時收取承諾費、資金管理費,嚴格限制收取財務顧問費、咨詢費。(責任單位:人行嘉興中心支行、嘉興銀監分局、市金融辦)

(十九)組建上市公司穩健發展基金。通過債權、股權等形式,優化上市公司債務結構,防范化解企業債務風險,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和產業整合,推動上市公司平穩發展、倍增發展、裂變發展。(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市國資委、市財政局)

(二十)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化金融服務。建立企業幫扶“白名單”制度,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考核體系,提高對龍頭骨干企業授信業務的考核權重。科學合理做好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觸及警戒線時,應當綜合評估采取恰當方式穩妥處理。堅持分類處置原則,對暫時遇到經營困難但產品、技術、模式仍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不盲目抽貸、壓貸、延貸,引導督促出險企業加快制定實施“瘦身”方案。(責任單位:嘉興銀監分局、人行嘉興市中心支行、市金融辦)

(二十一)拓展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積極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政策,支持主業突出、負債合理的優質民營企業發債融資。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加強與省相關機構的合作,為龍頭骨干企業提供增信支持。(責任單位:市金融辦、人行嘉興市中心支行、嘉興銀監分局)

六、推進高質量外資集聚先行區建設

(二十二)搶抓放寬外資市場準入機遇。緊緊抓住國家關于放寬汽車、船舶、飛機等制造業領域和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服務業領域外資股比限制的機遇,結合我市實際,重點聚焦以集成電路等為重點的數字經濟、以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航空航天為重點的高端裝備制造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加大招引力度,對經認定的上述產業領域重大外資項目支持政策實行“一事一議”,并在市利用外資年度考核中按照1.2倍計分。〔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委、市發展改革委(服務業發展局)、市財政局、市金融辦〕

(二十三)加強外資重點項目用地保障。積極支持外資項目申報省特別重大制造業外資項目、龍頭類外資項目和示范類外資項目,爭取省級用地計劃指標獎勵。鼓勵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或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支持重大外資項目建設,盤活利用的存量建設用地納入掛鉤計劃,按存量與新增3:1的比例向上爭取用地指標配套獎勵。積極爭取利用跨省扶貧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支持國際產業合作園建設。深入實施“兩退兩進”攻堅行動,騰退低效建設用地重點支持外資項目引進。支持外資制造企業依法按程序通過廠房加層、廠區改造、內部用地整理等途徑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符合規劃和不改變工業用地性質的前提下,不再增收地價款。(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經信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商務局)

(二十四)加大財政支持。對經認定的重大外資項目,投向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等市重點鼓勵產業,當年度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以上,且80%以上資金用于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土地投入)的,給予項目所在地政府實際利用外資金額4%的獎勵,最高可達1億元;其他制造類項目,當年度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以上,且80%以上資金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的,給予項目所在地政府實際利用外資金額2%的獎勵,最高可達5000萬元。組建定向基金和主題基金,支持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其中國家級平臺基金規模達到100億元、省級平臺達到50億元。對在我市新設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其年度地方貢獻市得部分首次超過5000萬元的,其當年市得部分按地區總部60%、功能性機構30%的比例一次性獎勵給所在地政府,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商務局)

(二十五)支持外資企業研發創新。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積極申報省級企業研究院。對符合免稅資格認定條件的外資研發中心,經公告可按規定享受科技創新進口免稅政策。進一步鼓勵外資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并按規定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務局)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爭取設立知識產權法庭,推動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審判落地,統一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認定與裁量尺度。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反映較多的侵犯商業秘密、商標惡意搶注和商業標識混淆不正當競爭、專利侵權假冒、網絡盜版侵權等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責任單位:市法院、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局、市市場監督局)

(二十六)推進平臺優化創新發展。加快實施平臺優化提升,打造高質量發展大平臺。加快平臺提檔升級,支持省級以上開發區(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平臺,力爭到2020年,實現國家級平臺縣(市、區)全覆蓋。深化國際產業合作園建設,鼓勵與重點國家建立深度融合的開發建設機制,力爭到2020年,國際產業合作園實現省級以上開發區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委、市商務局、市科技局) 

七、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確保外貿穩定增長

(二十七)建立常態化應對工作機制。完善出口訂單預判制度,建立市縣(市、區)分級、重點行業分類及重點企業幫扶的工作機制,精準指導貿易摩擦應對工作。對因貿易摩擦引發的金融風險、失業風險等次生危機,提前制訂應急預案,做好政策儲備。對因貿易摩擦引發的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建立信息即報制度。(責任單位:市涉外相關部門)

(二十八)加快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組織實施“一帶一路”貿易暢通計劃,鞏固歐盟、日韓等傳統市場,大力開拓非洲、東盟、拉美等新興市場。加大對企業參與展會的支持力度,對受貿易摩擦影響較大的企業,在境外自辦展會、政策性重點展會上給予政策傾斜。繼續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帶動中小微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進一步提高我市出口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出口信保嘉興辦事處)

(二十九)進一步擴大進口。充分承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集聚效應和溢出效應,擴大先進技術及設備、關鍵零部件、高品質消費品等進口。根據國家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對企業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國外先進裝備和技術等,按照報關進口額,對年度進口額5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按每1美元補助2分的標準予以補助,最高補助50萬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三十)加大法律救濟支持力度。指導重點出口企業加強貿易摩擦前期應對工作,鼓勵企業通過海外游說等方式申請關稅豁免。完善公平貿易政策措施,加大對貿易摩擦應對的財政支持力度,對出口企業參加國外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知識產權爭端、技術性貿易壁壘和其他新型貿易摩擦有關案件應訴,其當年度所發生的律師費、翻譯費給予最高不超過70%的補助,單個案件累計最高補助額100萬元。加強外貿預警體系建設,做好外貿風險預警預判。(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三十一)加大出口退稅支持力度。積極落實國家出口退稅新政,從2018年11月1日起,退稅率由七檔減為五檔。進一步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對納稅信用評級高、納稅信用記錄好的出口企業,簡化辦理手續。完善出口退稅無紙化申報,提高退稅審核效率,將辦理退稅平均時間縮短至10個工作日以內。優化出口退稅服務,幫助企業及時收齊退稅單證申報退稅,盡快實現電子退庫全聯網覆蓋,縮短退稅時間。對受貿易摩擦影響較大的企業優先辦理出口退(免)稅,減輕企業負擔。鼓勵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中小企業代辦退稅服務,為大型重點企業提供綠色辦稅通道。幫助出口企業防控出口退稅風險,堅決打擊騙取出口退稅行為。加強出口退稅預測,爭取出口退稅指標,滿足出口企業退稅需求。(責任單位:市稅務局)

(三十二)積極向上爭取改革試點。積極申報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城市,加快跨境電商發展。積極爭取嘉興港列入進口肉類、糧食、水果等進口商品指定口岸,提升口岸服務功能。積極爭取在嘉興綜保區開展賦予區內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進一步發揮好嘉興綜保區的作用。〔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嘉興海關、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嘉興綜保區〕

(三十三)加大外貿企業融資支持。推進跨國公司外匯和跨境人民幣資金池、全口徑跨境融資、外貿供應鏈融資等改革業務,拓寬外貿企業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靈活運用流動資金貸款、進出口信用貸款、保理貸款、票據貼現、押匯貸款、對外擔保等方式,加強對有訂單、有效益的進出口企業信貸支持。加強與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的合作,積極鼓勵外貿企業利用政策性資金,降低融資成本;鼓勵我市商業銀行和大型企業,建立與進出口銀行、國開行的合作,通過小微企業轉貸款、統借統還等形式,為小微型外貿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對年出口額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貼息支持。(責任單位:市外匯管理局、市金融辦、市財政局、市商務局)

(三十四)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額度和覆蓋面,2018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增加10%以上,費率同比降低10%,企業出口信用保費資助比例提高到50%。簡化出口信保投保流程,加快賠付速度。加大企業網上投保平臺“信保通”的推廣,爭取開通率達到100%,實現企業投保、報損、索賠等環節全流程線上操作。加大對小微企業“信保易”和中小企業保險2.0版的推廣力度。(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出口信保嘉興辦事處、市財政局)

八、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三十五)優化港口規劃布局。優化嘉興港“一港三區”空間布局,獨山港區以煤炭、糧食、液體散貨和集裝箱運輸為主,乍浦港區以集裝箱和液體散貨運輸為主,海鹽港區以散雜貨運輸為主。加快黃姑塘支線的升級改造建設,合理安排貨種,綜合利用獨山海河聯運煤炭中轉碼頭。加快建設液體化工品專用碼頭,促進港口功能布局和貨種結構調整。〔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平湖市人民政府、海鹽縣人民政府、嘉興港區、市水利局、市交通運輸局、嘉興港務公司〕

(三十六)完善口岸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協調推進獨山港區現場查驗點建設,加快完善各項配套設施,提高港口碼頭的綜合服務作業能力。積極推進“三站一中心”船舶交通服務系統(VTS)建設,解決獨山港區盲點問題,2018年底前實現獨山雷達站投入使用,實現VTS全水域覆蓋。加快完善嘉興港公共錨地配套,擴建陳山危險品錨地,新建獨山2號危險品錨地,適時調整彩旗山錨地功能并擴建。〔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平湖市人民政府、海鹽縣人民政府、嘉興港區、嘉興海事局、嘉興港務公司〕

(三十七)建設港口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統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提升嘉興港電子數據交換(EDI)功能,2019年底前實現與浙江電子口岸、集裝箱碼頭、進出口與口岸服務企業等單位的互聯互通及全程物流可視化查詢服務和各物流節點跟蹤查詢功能。〔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嘉興海關、嘉興邊檢站、嘉興海事局、市財政局、嘉興港務公司〕

(三十八)進一步提升航線服務功能。提升嘉興港至日本近洋線服務功能,加快開辟嘉興港至東南亞航線、獨山港區至上海洋山港內支線。對新開辟近洋直航航線給予每條200萬元補助。〔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平湖市人民政府、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服務業發展局)、嘉興海關、嘉興港務公司、上港平湖公司〕

(三十九)優化港口泊位運作機制。推行外貿船舶優先靠泊機制,集裝箱船舶按照近洋直航、寧波支線、內貿直航等順序安排。優化嘉興港泊位的有效整合利用,提升泊位利用率。發揮港口協會作用,加強泊位間互動互利,建立良好行業秩序。〔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嘉興港務公司〕

(四十)加快通關一體化體系建設。加快發揮嘉興港通關服務中心的作用,提高查驗單位的聯檢效率,實現一站式服務。2018年底前查驗單位全部進駐通關服務中心。〔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嘉興海關、嘉興邊檢站、嘉興海事局〕

(四十一)全面推行直接進口貨物及一體化貨物進口“提前申報”。對所有直接進口、一體化進口的海運和空運貨物(含分撥貨物)、所有信用企業、所有通關類型全面推行進口“提前申報”,在艙單數據提前傳輸前提下,企業提前申報報關單,海關提前辦理單證審核及稅費征收,貨物實際到港后即辦理查驗或放行手續。(責任單位:嘉興海關)

(四十二)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廣。加大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推廣力度,2018年底前申報覆蓋率達到70%以上,2019年達到100%。加快推進貨物抵港前“提前換單”,借助“單一窗口”,實現無紙化辦理。〔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嘉興海關、嘉興邊檢站、嘉興海事局、嘉興港務公司〕

(四十三)加快實現關檢融合統一申報。在實現關檢融合申報基礎上,2018年底前實現出口報檢、檢驗檢疫、簽證等工作流程轉化為出口申報前監管服務。取消出入境貨物通關單,進口報關報檢全面整合為一張報關單、一套隨附單證。(責任單位:嘉興海關)

(四十四)加快船舶出入境“一單四報”推廣。實現船舶進出境申報“一單四報”全流程應用,2018年底前船舶通關時間壓縮80%以上。〔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嘉興海關、嘉興邊檢站、嘉興海事局〕

(四十五)推進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優化現行國際航行船舶聯合登臨檢查機制,船舶聯合登臨檢查系統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線應用后,積極探索實施聯合登臨“2+X”檢查模式。(責任單位:嘉興海事局、嘉興海關、嘉興邊檢站)

(四十六)壓縮轉關貨物通關時間。建立與寧波舟山港、上海洋山港的溝通交流長效機制。優化進口“水水中轉”模式,強化相關單位間的配合銜接,提高貨物運抵口岸后轉關的途中運輸、碼頭和港區內作業效率。〔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嘉興海關、嘉興邊檢站、嘉興海事局、嘉興港務公司、上港平湖公司〕

(四十七)延長貨物通關服務時間。海關根據通關業務量的增長情況適當延長通關服務時間,對海運進出口貨物實行非工作時間預約查驗,確保雙休日到港貨物正常通關。(責任單位:嘉興海關)

(四十八)提高查驗作業效率。減少查驗作業準備時間,2018年底前,全面推行將需要查驗的信息立即通知企業和查驗場站經營者的方式,便于企業對進出口貨物進行移箱等查驗作業準備。完善嘉興港H986聯網集中審像系統,加大非侵入式查驗設備的應用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集裝箱優先實施非侵入式查驗,提升查驗效率。(責任單位:嘉興海關、嘉興港務公司)

(四十九)提升港口碼頭作業效率。進口貨物實現邊卸船邊理貨,2018年底前實現卸船完畢后半小時內發送理貨報告。(責任單位:嘉興港務公司)

(五十)實行報關單“日報日清”機制。海關對具備放行條件的報關單,當日處理完畢;對當日上午布控查驗的進出口貨物,具備條件的當日完成查驗。(責任單位:嘉興海關)

(五十一)加大擔保制度推廣力度。在稅款總擔保的前提下,提高應稅貨物通關效率。推廣匯總征稅和擔保放行,對適用匯總征稅的報關單實行先放行、后征稅。(責任單位:嘉興海關)

(五十二)探索試行進口關稅保證保險。為企業提供銀行保函、銀關保、保證保險等多種擔保方式。(責任單位:嘉興海關、市金融辦、人行嘉興市中心支行、嘉興銀監分局)

(五十三)全面推進相關單證電子化。加快與寧波舟山港海運提貨單電子化流轉數據的對接,盡早實現海運提貨單電子化流轉100%覆蓋。全面推進集裝箱設備交接單無紙化。完善隨附單證無紙化格式標準。引導企業減少非必選項的隨附單證上傳,簡化申報后異常情況處置流程。(責任單位:嘉興港務公司、嘉興海關)

(五十四)簡化出口原產地證辦理流程。壓縮簽證審核時長,平均辦結時間壓縮至4小時內。全面推廣原產地簽證無紙化和簽證一體化,2018年底前實現通報通簽。(責任單位:嘉興海關、市貿促會)

(五十五)規范和降低口岸檢查檢驗服務性收費。加強對港口企業、貨代、船代等中介企業的日常監管,建立聯絡機制,設立收費監測點,實行收費公示。嚴肅查處借助行政權力、監督要求或者壟斷地位,指定服務、強制服務并收費,以及只收費不服務等行為。〔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嘉興海關、嘉興港務公司〕

(五十六)推進口岸中介服務規范化建設。鼓勵口岸中介服務機構推行“限時作業”承諾,由相關行業協會進行排名公示。提升口岸代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不斷調整優化企業內部作業流程,加強相互間銜接,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開展價格專項檢查行動,清理整頓口岸中介環節違法收費行為。〔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嘉興海關〕

(五十七)建立口岸收費公示制度。在各口岸現場、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公布口岸收費,保障進出口企業的知情權。〔責任單位: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嘉興海關、嘉興邊檢站、嘉興海事局、嘉興港務公司、上港平湖公司〕

(五十八)清理減少口岸監管證件。根據海關總署及其他國家部委的統一部署,將口岸單證從86項減少到48項。保留的單證全部實現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聯網核查。(責任單位:市口岸工作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

九、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競爭力

(五十九)落實國務院增值稅改革措施。自2018年5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分別由50萬元和80萬元統一上調至500萬元,并在2018年底前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自2018年7月1日起,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未抵扣完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予以退還,并向上爭取更多退稅額度。(責任單位:市稅務局)

(六十)降低企業其他稅收負擔。自2018年1月1日起,全市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按國家規定的最低應稅所得率確定。自2018年10月1日起,統一下調全市購銷合同印花稅核定征收標準,工業企業為70%,商業企業為40%,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30%,其他企業為80%。自2019年1月1日起,將貨車、掛車、專用作業車、輪式專用機械車等車輛和機動船舶車船稅適用稅額降低到法定稅率最低水平。允許符合條件的省內跨地區經營制造業企業的總機構和分支機構實行匯總繳納增值稅,分支機構就地入庫,取消對分支機構數量限制。(責任單位:市稅務局)

(六十一)降低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征收標準。自2018年4月1日起,將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標準上限,由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降低至2倍;自2018年7月1日起,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征收標準在2017年降低25%的基礎上再降低25%。〔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殘聯、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嘉興電力局〕

(六十二)加大城鎮土地使用稅差別化減免力度。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統一并提高A類企業和B類企業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差別化減免幅度,A類企業減免幅度為100%、B類企業減免幅度為80%。(責任單位:市稅務局)

(六十三)降低企業社保負擔。階段性下調工傷保險繳費比例,2019年12月31日前,工傷保險基金可支付月數在24個月以上的統籌區,除一類行業外,其余各類行業現行費率下調50%;可支付月數在18-23個月之間的統籌區,除一類行業外,其余各類行業現行費率下調20%;可支付月數不足18個月的統籌區,現行費率不下調。失業保險單位費率0.5%、個人費率0.5%的政策執行時間由2018年12月31日延長至2019年12月31日。(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稅務局、市財政局)

(六十四)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落實國家有關降低用電成本政策,確保2018年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按照省統一部署,自2019年1月1日起,逐年降低工商業企業參與電力直接交易的限制性要求,逐年擴大電力直接交易規模,到2020年全市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例超過50%。進一步推動售電側改革開放。〔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經信委、嘉興電力局〕

(六十五)降低高速公路貨車通行費。自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市、縣(市)屬國有全資和控股的高速公路路段,對使用我省貨車非現金支付卡的合法裝載貨運車輛試行通行費八五折優惠;鼓勵其他高速公路路段業主同步試行通行費八五折優惠。相關國有企業因此減少的收入可視同當年考核利潤。〔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國資委、嘉通集團、相關縣(市)政府〕

(六十六)繼續實施舟山跨海大橋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車輛通行費優惠政策。該優惠政策執行時間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進一步加大舟山跨海大橋金塘大橋路段空載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車輛分時優惠幅度,其夜間通行費在現行基礎上再降50%,該優惠政策執行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

(六十七)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和標準地制度,實現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推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中間環節由環保部門代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委、市環保局)

(六十八)推進“照后減證”。對建筑面積未達到200平方米的公眾聚集場所,可不辦理消防安全檢查許可。公眾聚集場所僅變更名稱的,不需重新辦理消防安全檢查,但應當提供有單位法定代表人(經營者)簽名的僅變更名稱承諾書。對投資額在30萬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取消消防設計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責任單位:市消防支隊)

(六十九)推進道路貨運車輛檢驗檢測依法合并。推行貨運車輛“兩檢合一”,貨車綜合性能檢測和安全技術檢驗結果互認,實行一次上線、一次檢驗、一次收費;統一檢驗檢測周期,以安檢時間為準,貨車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質監局)

(七十)進一步規范社會團體涉企收費行為。不再要求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提供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和注銷清算審計,改由審批部門委托有關機構開展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注銷清算審計。2018年社會團體年檢不再要求提供年度審計報告(慈善類社會組織實施年度報告制度)。(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十、附則

市委、市政府已公布的有關政策與本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意見為準。實施過程中,國家、省出臺新的規定,按新規定執行。

本意見涉及的獎勵資金,按現行財政分級體制執行,市級承擔部分在市相關專項資金中列支。企業所享政策補助資金最高不超過該企業同期地方貢獻部分。企業同一項目政策補助遵循“就高原則”,不重復享受。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由市經信委、市商務局、市濱海辦(港務局、口岸辦)、市財政局制訂實施細則。


上一篇:風正一帆懸——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一年間
下一篇:習近平:黨中央毫不動搖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Copyright © 2003-2025 Zhejiang Federation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ll rights reserved.嘉興市工商業聯合會 版權所有
電話:0573-82073683 傳真:0573-82061074 嘉興市姚家埭76號
嘉興市互聯網協會 推薦 嘉興市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促進中心 提供技術支持
浙ICP備1703827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