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通報了部分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要求各地區、各部門交流互鑒,進一步推動形成競相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局面。
此次國辦通報的部分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共涉及六大方面28項,其中:改革投資審批等制度方面8項,便利企業開辦和經營方面3項,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3項,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方面4項,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方面4項,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方面6項。
浙江共有9項入選,為入選典型數最多的省份。一起來看浙江的具體做法:
改革投資審批等制度方面共4項
1、并聯審批和“多圖聯審”等改革:
浙江將消防設計審核、人防設計審查等技術審查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相關部門不再進行技術審查,并推行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
2、區域評估改革:
浙江實施區域能評、環評等區域評估改革,取代區域內每個獨立項目的重復評價,變獨立評為統一評。
3、“標準地”改革:
浙江積極推進“標準地”改革。“標準地”是指在完成區域評估基礎上,帶著投資、能耗、環境、建設等標準進行出讓并實行對標管理的國有建設用地。土地出讓前,由政府統一組織開展區域評估,研究制定投資、能耗等標準,向社會公告出讓。企業通過對標競價,按照約定條件取得出讓土地,并可選擇常規審批或承諾制審批。對選擇常規審批的項目,實行“一窗服務”;對選擇承諾制審批的項目,由相關部門制定項目具體標準和條件,企業書面承諾并經公示后,審批部門可以直接作出許可決定,企業可以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出讓“標準地”225宗,總面積約8916畝。
4、限時聯合驗收改革:
浙江實行工程建設項目“測驗合一”,規劃、國土、消防、人防等部門實行限時聯合驗收,統一竣工驗收圖紙和驗收標準,統一出具驗收意見。對驗收涉及到的測量工作,實行一次委托、統一測繪、成果共享。
5、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1項
貿易服務事項只進“一扇門”:
浙江義烏設立國際貿易服務中心,整合公安、商務、稅務、海關等12個部門125個涉外事項,集涉外行政審批、涉外公共服務、涉外中介服務、涉外國際交流和信息交流于一體,實現辦理涉外事項只進“一扇門”、服務“一站式”。目前日均辦件量1500件。
6、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方面1項
跨區域網絡市場協同監管:
上海市長寧區、杭州市余杭區對接,探索建立跨省市監管協作工作機制、跨區域網絡違法行為監管協作工作機制。網絡違法行為協查、違法線索及案件移送實現全程電子化,案件從錄入到歸檔形成完整閉環管理。從協查請求到信息反饋由原先數月縮減至3個工作日內。目前,這一跨省市合作已延伸至江蘇宿遷、浙江金華等長三角城市。
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方面共3項
7、政務服務一張網:
浙江建設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網,覆蓋各級政府機關3000多個、鄉鎮(街道)1300多個、村(社區)2萬余個。同時,大力破除信息孤島,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已開放57個省級單位1.35萬余項數據共享權限,打通省市縣三級259套系統。
8、不動產登記改革:
浙江在不動產交易登記領域合并建設、稅務、國土三個窗口,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只需取一次號、排一次隊。憑國土部門出具的不動產登記受理通知書辦理水電氣聯動過戶,實現不動產登記和水電氣過戶只跑一次。
9、建設統一政務咨詢投訴舉報平臺:
浙江建設“12345”統一政務咨詢投訴舉報平臺,構建“統一接收、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評價反饋”的閉環機制,企業和群眾打一次電話就能解決問題。(來源:浙江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