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自古為富庶繁華之地,素有“米魚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自春秋時期地名?李,秦代置由拳縣,吳黃龍三年改稱禾興,赤烏五年改稱嘉興以來,上下七千年,嘉興經濟一直較為發達。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嘉興府設立商務總局,是當時浙江省最早的州府商會之一。嘉興府商務總局后改名嘉興府商務分會(1907年—1911年)、嘉興縣商會(1911年—1949年)。1949年嘉興解放,改為嘉興市工商業聯合會。
1998年,改為嘉興市工商業聯合會、嘉興市總商會。商會是由各業商人聯合組織起來的民間團體。清政府頒布的《商會簡明章程》規定:商會有保商振商之責。民國政府時期頒布的《嘉興商會章程》宗旨:振興嘉興商業、發展嘉興經濟。新中國政務院公布施行的《工商業聯合會組織通則》規定,商會和工業會合并成立工商業聯合會,并明確了工商聯的性質、任務、會員、組織等內容。嘉興商會成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和創辦工業、商業和其他社會事業。嘉興的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因此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嘉興商會引導會員恢復和發展生產,供應商品,繳納稅款,推動會員參加和支援抗美援朝活動、捐獻飛機大炮、購買公債和“五反”運動,為保家衛國、恢復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嘉興商會開展經濟咨詢服務和工商專業培訓,支持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發展經濟;興辦集體企業,安置待業青年;團結、聯絡港、澳、臺地區和海外商會和工商界人士,協助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促進與港、澳、臺地區和海外的經貿交流與合作。進入新世紀,嘉興商會積極引導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做精做強做大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為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爭做貢獻?梢赃@么說,嘉興商會發展的百年歷史,就是嘉興經濟日趨興旺發達的百年歷史,更是嘉興工商業企業家的興衰的百年歷史。
當前,我市正在加強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我們要著眼于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出發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充分展現嘉興古城神韻和時代新貌。為此,就建立嘉興商會博物館,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立嘉興商會博物館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建立嘉興商會博物館,可以充分展示嘉興經濟特別是嘉興工業、商業百年來的創業創新歷程,展示嘉興商會百年來的興衰變遷歷史,宣傳嘉興商人艱苦創業、發奮圖強、實業興市的精神,可以激勵新禾商創業創新、再創輝煌的信心和決心。這對于我市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充分展示嘉興古城神韻、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加強文化建設乃至以文興商、凝聚禾商精神、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嘉興商會博物館的選址
嘉興商會會址最長的歷史在城北壇里清涼庵事務所(現月河歷史街區小壇弄附近),時間長達31年,時跨清代和民國時期。在改造月河歷史街區中,小壇弄清涼庵不慎被拆除。為使嘉興商會博物館館址盡可能恢復商會的清代建筑風貌和歷史景觀,嘉興商會博物館館址擬選月河歷史街區小壇弄向北過石橋北埭一處修繕完整的四進三開間古建筑群(即原清涼庵事務所嘉興縣商會會館原址東側)。此建筑為清代民居單元集大成者。四周環水,門廳座北朝南,有一對青石大門檔,門檻高四十公分,廊沿寬敞挺拔,儀門磚雕“紫氣東來”很有氣派。這座建筑南北均有門堂,兩條支巷相距百米,直通建國北路,是較為理想建館之所。其東西環河兩側廂房建筑將恢復為民國時期同業公會與同業商會展館,作為商會博物館的配套設施,形成民國時期商會以及下屬同業公會、同業商會景觀系列。
三、嘉興商會博物館的功能
嘉興商會博物館以嘉興商會歷史變遷為主線,以商會管理文化為中心,以聯誼工商界人士為紐帶。同時,收集江南各地商會檔案或資料,讓參觀者能詳細了解江南商會和商人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
通過嘉興商會博物館的建立,不僅可促進歷史街區商業文化氛圍營造,而且也可同南湖紀念館、沈釣儒紀念館、船博物館、電力博物館、郵電博物館等歷史景點串連,共同推動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生命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本文為嘉興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重要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