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嘉興船舶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依托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船舶修造方面的技術優勢,與上海中船公司708研究所的合作,重點發展工程船舶和特種船舶,在船舶制造中走出了一條“專、特、精”新路,建造了一批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船舶,形成了多元化發展的局面。其中,內河公務用艇和交通艇在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已成為建造內河公務用艇和交通艇的重要基地。據統計,目前全市船舶修造企業60多家,年造船量達到500余艘,實現年工業總產值6億元左右,從業人員近2000人。另外,船舶配套工業發展也蒸蒸日上,嘉興市15家企業生產的船用產品,包括船舶油漆、液壓舵機、船舶駕控臺、船用通訊系統、船用電纜、船用電氣設備和船用電氣控制設備等遠銷遼寧、廣西等地。
二、存在問題
1、缺少統一規劃,無序競爭。嘉興市缺乏對船舶工業的統一規劃,統一布局,合理開發,合理利用,致使各造船企業之間為了各自利益,相互競爭,造成了很多資源浪費,增加了生產成本。
2、資源性要素制約行業發展。一是土地。根據國家對船舶生產企業的規模和資質認定,對船廠的岸線長度和場地都有具體的要求,現在我市船舶企業對土地需求普遍達不到規定。二是資金。船舶工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不少企業在承接業務時常常遇到資金不足的情況。三是人才。科研力量的嚴重缺乏,專業技術人才以及經營管理人才的匱乏已成為了嘉興船舶工業進一步發展的較大制約因素。
3、外部條件不利于行業發展。目前嘉興主干線航道最高等級是四級航道,通航500噸級船舶,并且橋梁凈高普遍低于7米。航道等級較低和橋梁凈高偏低等制約了我市船舶工業的做大做強。我市面臨船舶建造向大型化發展的趨勢,從技術角度看,已具備建造2000載重噸甚至5000~10000載重噸的內河船舶的造船水平和能力。但航道條件和橋梁凈高顯得局促,內河船舶建成也無法下水。
三、幾點建議
1、加強對船舶工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
市政府成立由發展改革委、經貿委、交通局等部門牽頭成立嘉興市發展船舶工業協調領導小組,制訂《嘉興市船舶修造業基地實施方案》。為保障嘉興市船舶工業發展,市協調領導小組對各縣(市)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領導,統一部署,統籌規劃,協調解決船舶工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落實推進船舶工業發展的有關政策舉措。
2、切實抓好產業布局規劃,促進造船業的聚集發展
按照《嘉興市沿河產業發展和港區建設岸線利用規劃》,全市重點發展乍嘉蘇線市區蘆花蕩、杭申線嘉善姚莊、平湖黃姑塘三個船舶制造集聚區。有關縣(市、區)要負責搞好本轄區的規劃、管理和協調服務工作,通過政府引導、財政啟動、市場運作的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造船工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
3、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財政部門要加大船舶工業的支持,安排船舶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后年度與地方財政收入同比例增長,重點用于船舶制造集聚區建設和引進企業等方面的扶持。
4、提供土地使用優惠支持
對符合船舶工業產業布局規劃的船舶企業發展用地,要優先保障。為支持骨干船廠“退二進三”搬遷,進行易地擴建的,政府依法收回原企業用地,并部分返還土地增值資金,同時合理安排遷建用地。政府出臺土地優惠政策,鼓勵中小造船企業向船舶修造基地集聚發展。
5、多渠道籌資,確保項目實施
制定政策,增加招商力度,實行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資。實行鼓勵政策,積極吸引外資,對于有條件的項目爭取BOT等投資方式,政府給予優惠政策,特別是大型修船基地,要加大吸引國內修船企業來嘉興共同合資的力度。在搞好項目前期工作前提下,積極向國家、省有關部門爭取在項目審批、專項資金安排等方面的支持。加強對“十二五”期間項目的建設管理和投資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6、積極發揮船舶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的協調與指導
積極發揮船舶行業協會的作用,尤其是協同作用。協會內可以成立公司,通過銀行貸款對一些船用主要設備可以進行統一采購,統一調配,由協會牽頭出面組織柴油機、齒輪箱、液壓舵機、發電機、駕控臺等的招標團購,降低造船企業的生產成本。充分發揮船舶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推動船舶修造業企業之間、造船企業與配套企業之間以及上游廠家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戰略聯盟。要規范企業行為,加強信息、技術交流,加快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全面提高嘉興市造船行業的組織程度和協作水平,做大做強造船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