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以及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我市行業協會商會從2005年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截止2013年底,全市工商聯所屬行業組織(協會、同業公會、商會)共146家,比2005年底增加了三倍多;共有會員數39436個,比2012年底增長了6.5%;覆蓋制造業、電力燃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電子信息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等。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行業協會商會的改革和發展,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并建立了四套班子領導與行業協會商會掛鉤聯系制度,各職能部門履行好各自職責,協同指導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近年來,我市行業協會商會進入了量質并舉的發展新階段,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服務功能有所強化,探索接受政府部門的委托,承擔部分政府職能,作用得到逐步體現。如:緊固件協會承接商務局組織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和對企業進行產業損害檢測的職能;擔保業協會受經信委委托對行業從業人員進行資格認證培訓;會展業協會參與發改委《嘉興市級會展項目管理實施辦法》的起草;食品工業協會受人社局委托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餐飲業協會建立行業工會,開展行業內工資集體協商等。
二、主要問題
總體來看,我市行業協會商會承接政府職能先期已經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成效,但距離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仍有一定差距。
1.思想認識不到位。社會各界對于行業協會商會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的認識不盡一致,對行業協會商會的地位、作用缺少應有的認識,對行業協會商會能否承接職能存有疑慮。
2.工作力度不到位。去年我市制訂了《關于加快政府部分職能向行業協會商會轉移的實施意見(試行)》(嘉政辦發〔2013〕116號)文件,從10月1日開始試行,到目前實質性工作進展比較慢。
3.自身建設不到位。總體上行業協會商會的實力不強,缺人才、缺資金,自身建設欠扎實。有能力承接職能的行業協會商會為數不多,能承接的職能也僅限于培訓、維權、調研等較為基礎的內容。
三、意見建議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市委七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加快構建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政策扶持和分類指導……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因此,我們要從完善社會治理,推動體制機制改革的高度,開展政府向行業協會商會轉移職能的工作。
2.先行先試,有序轉移。盡快落實嘉政辦發〔2013〕116號文件精神,成立嘉興市政府職能向行業協會轉移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編委辦、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行政服務中心、市工商聯等為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在法無禁止即可行,有利于經濟發展的共識下,共同做好政府向行業協會商會轉移職能工作。各相關部門要盡快提出可轉移的、委托的事項,由編辦梳理目錄;財政部門編制向行業協會商會購買服務目錄;民政部門編制具備承接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條件的行業協會商會目錄,以上三個目錄由工商聯做好協助工作。在縣級層面上,圍繞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選擇嘉善縣先行先試。在市、縣兩級行業協會商會中,選擇2-3個先行先試,適度改革、嘗試和探索開展工作。
3.加快培育,提升素質。一是源頭上把握建立行業協會商會的質量,圍繞我市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建會力度,實現重點行業建有協會。同時。建立退出機制,對現有名存實亡的行業協會商會進行一次清理,依法注銷或撤銷。二是業務主管單位和有關部門應指導行業協會商會規范化建設。加強職業化隊伍建設,按照獨立法人要求,積極配備符合條件、有利業務開展的中青年專職工作人員。建立更為完善的規章制度。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尋找創收之路,提升經濟實力。定期組織相關部門與行業協會商會之間的聯絡與溝通,形成兩者間互相了解、良性互動的局面。組織培訓學習,為行業協會商會承接政府職能轉變而儲備必要的知識。三是加快健全行業協會商會承接資質管理體系的建立,明確設定能承接政府職能的行業協會商會人員、機構、專業技術等各方面的要求。
4.要素保障,平臺建設。工商聯是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具有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從實踐來看,工商聯作為業務主管單位,推動行業協會商會自身規范化建設,在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商會中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并且組織行業協會商會與社會各界、行業協會商會之間的交流。因此,建議政府部分職能轉移過程中,建設好工商聯這個大平臺,考慮首先賦予工商聯組織培訓、行業分析監測、社團人才數據庫建設、宣傳報道等有關職能,同時,人隨事轉、費隨事轉,給予工商聯人員、經費支持,實現工作保障。 |